關於自學與自學在我人生中的腳色

村上晗病懨懨日誌
3 min readJul 14, 2020

--

我的自學定義是 “完全得靠自己理解與文本 與網路" 沒有外人助力 為什麼會這樣定義呢?因為現在有一套體制外學習 也叫自學 但充滿各種大家準備好的資源 無論是家長或輔導者 或者互助團體

我自學生涯的開啟是國中從數學老師那邊幹來一本數學課本開始 龍騰版教科書 三角函數 然後一路在高一左右自學(台灣什麼沒有參考書最多)完 高中數學 就當時的野心與學長的建議是 一路衝到大學數學吧

然後從MIT OPENCOURSEWARE 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線上學習網站 剛好碰到朱學恆想要中文化 我從這個網站知道MIT的數學系學生的課本用書

然後從圖書館找或亞馬遜下訂(當時家境不錯) 英文不好是我第一個碰上的難題 我只是一個自學高中數學的普通學生 頭腦還不錯 上了第一志願 但家中並沒有任何了解學習資源的人 我也不知道上哪去找 去哪裡問問題

老實說真要講 自學的企圖 我小六就買過程式設計html跟C++的書 買過國二的數學參考書 但各種因素與沒有耐性 不了了之

總之 我靠著英文電子辭典(我妹買的) 死殘爛打家中父母買到的原文大學教科書 以國中的英文程度跟高中的數學程度 開始了我的自學生涯

印象中我當時不是靠頁數衡量每天的學習計畫 是靠不懂的單字量 每天查到不懂的英文單字五十個就停之類的 然後背這50個英文單字 數學能力與英文閱讀能力似乎有些上升 就這樣單打獨鬥 念數學書遇到問題就努力想 想破頭 想到想出來 不想看解答是我人生面對數學的少數幾個堅持(同時也是敗筆)

就這樣在上台大數學系前讀完了除了高微代數微積分線性代數 高三暑假讀了Munkres的拓樸學 記得幾何讀完一半 複變很像沒碰

就這樣習慣了自學的步調 發掘問題 思考問題 然後大學生涯中自學的自信慢慢衍伸到其他學習上

當時的學習目標是以弦論為終點 很多東西依靠學校體制一個學期一個學期是來不及的 我奮發自學的起點在於國高中的時候 知道世界很大 高手很多 體制內的步驟絕對趕不上他們 太多人小時候的學習資源環境比我多太多 我只能 衝 衝 衝

至於如何失敗 如何現在在這裡寫網誌又是後話了

我沒上過資優班 很多所謂資優教育老師與教授把我當垃圾看 我都記在心裡 他們注視的學生是小時候擁有極度大量學習資源的人 但我不在乎 我的衡量自己的尺度不是他的標準是世界的標準 是當時偶像的標準 是愛因斯坦13歲自學微積分的標準 是intel數學獎有一個高中生作出弦論拓樸的標準

我永遠記得當時看到報導的震撼 就像你剛想要站上起跑點 但有人已經跑到終點 我永遠記得那些瞧不起我的老師 就像我不會忘記那位借我三角函數的老師一樣(說是借 是因為後來老師又跟我要回去了XD)

--

--